“惊蛰到,桃始华”。
惊蛰巧遇“两会”人大开幕。“清洁取暖”,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强”音。
李克强总理短短6000字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清洁取暖”的文字多达214字。
[214字内容]: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一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东中部地区要分别于今明两年完成,西部地区于2020年完成。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清洁取暖”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清洁取暖”继2016年12月2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后,一次被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2017年重要的工作安排。“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报告的表述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内容趋同,不同的是增加了“300万户”这一规模数字。
“清洁取暖”,“春天气象”,国家经济的动能转换。雾霾的核心内因是排放,重要外因是气象。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快速城市化、快速工业化和快速机动化这“三快”在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增强的同时,也说明污染排放量也在快速增多。
以北京为例,1998年至2013年间,北京市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分别增长了70%、303%和76%。北京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虽在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4微克/立方米和60微克/立方米,NO2和PM10的年均浓度接近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40微克/立方米和70微克/立方米,但是PM2.5和臭氧达标仍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清洁取暖”,一头牵着百姓温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它系当下国家新方位经济生产力的全面推动。笔者以为,社会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内涵既包括技术层次,又包括社会层次。如果用此视角看“清洁取暖”,毫无疑问,国家、行业、企业提升技术,尽量减少石化资源的污染系生产力的“技术层次”,而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着力多部门的合作,当属“社会层次”。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的全部精涵就在于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治理雾霾和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则是生产力“社会层次”视角下的清洁供暖的重大意义。
企业战略大多遵循“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在一些企业战略的推行当中往往集中到两点上,即“先瞄准,再射击”,和“先射击,再瞄准”。前者把它称为“机械论”,后者称之为“混沌论”。“机械论”认为,凡事经过计划、执行、考核,就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下,建立核心能力,持一种“先瞄准,后射击”的战略观。“混沌论”认为,这个世界是活的,未来不是控制出来的,而是一种与人互动后的突现,持一种“先射击,后瞄准”的战略观。
《政府工作报告》的300万户工程项目,对大多暖通企业来说有着更多的“机会驱动”,相信更多的暖通企业在原先的战略中恐怕没有更多的计划,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典型的“机会”所在。笔者所见暖通行业的小松鼠、鑫华星、同益、金旗舰、大通等已积极备战“煤改电(气)”。笔者常想亚历山大的胜利根源里为什么总有亚里士多德的影子。赢得稍纵即逝的“机会”,经营者或必须具备用“SWOT分析”的素养。
企业战略“先瞄准,再射击”?还是“先射击,再瞄准”?赞成先瞄准的人,通常假设目标是固定不动的,而且你看得到它。但是,在急速变化的动态环境中,你能准确地看见未来吗?赞成“先射击,后瞄准”,或因为急速变化的动态环境,是一个混沌或是复杂系统,而管理混沌系统无法准确预测。笔者推崇用“软营销”来调和“机械论”和“混沌论”。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暖通企业欲想在此大工程中争取更大的市场,惟下足企业战略、营销的功夫,才会赢得市场效应。 中国已开启的“新工业革命”,可以说承载了更多的包括企业管理和营销的期待,这种基于“逻辑迭代”下的工业革命,一定会呼唤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营销。无论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时代理论”,以及彼得·德鲁克的“知识经济时代”,都已经提前窥见这一商业逻辑的变迁。